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三国:被曹操出卖,我转投刘备 > 第五章 君以国士待之,我以大礼相赠

第五章 君以国士待之,我以大礼相赠

“总之,曹孟德纵然一统天下,其得国不正,政令又岂能正大光明?”

“到时不过是祸根暗藏,百姓只暂得片刻安息。”

刘备此语倒也不算是凭空中伤。

徐风可是知道,同样是以篡权夺位登基的司马家,在后代可谓是个个昏庸放纵。

整个朝堂都是昏暗无比,不堪直视。

最终国贫民弱,使得外族入侵,汉家子弟遭受数百年之乱。

险些被杀的亡族灭种。

两人坐而论道,谈论了整整三四个时辰。

城中不少政务都需要刘备亲自批复处理,急得城中官员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反而是一向鲁莽的张飞倒是平心静气,帮忙安抚住了众人。

就连徐庶也是不由得夸赞道:

“三将军体恤君子之名,果然无虚。”

张飞笑道:“我大哥此时正缺一位治政之才,若真能令鸿羽先生投入帐下,想必我大哥也能减轻不少负担。”

此时,刘备在室内已经越说越激动,捏着自己大腿的肥肉,不禁落泪道:

“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肉复生……”

“岁月飞逝,如今备已年近半百,却依旧无甚成就。复兴汉室的功业却依旧遥遥无期,天下依旧不得靖平。”

徐风看着刘备眼角泪痕未干,漠然了片刻,随后直接问道:

“若我肯助你匡扶社稷,你可愿倾心托付?”

徐风直接甩出了自己的几个条件。

比如自己变法,无论是上斩皇亲,下斩豪强。哪怕是举世皆反,刘备也必须倾力相助,绝不生疑。

徐风甚至提及了分权之事,草草介绍了一番三省六部制度,以及内阁行政之法。

言语中表明,日后纵然匡扶汉室,皇帝之权也未必至高无上。

若是偶遇恒帝、灵帝这样的昏庸之君,便需要以内阁六部加以制衡,避免天下大乱。

未来天下,必须遵照一句话‘民为贵,君为轻’。

刘备闻言,也终于知道了徐风的顾虑究竟为何。

也怪不得曹操会在关键时刻背弃徐风。

毕竟肯为了天下百姓,放弃到手的至高皇权,选择当一个‘近乎傀儡’的皇帝的人,几乎根本不存在。

稍加沉思,打定主意的刘备直接站起身来。

挽起徐风的手,直接走到了庭院之外,看着等候在外的诸位官员。

刘备直接举起徐风的右手,向天立誓道:

“我刘备于此立誓,徐风若肯辅佐刘备匡扶社稷,共保天下黎明苍生。”

“我以大权委之,国士待之,言听计从,绝不相疑。”

“日月山河共鉴,若我刘备心怀恶念,背弃此誓,鬼神诛之,苍天不佑。”

说完之后,刘备直接取来自己的佩剑与印信,直接交给了徐风。

这就相当于将城中政务,以及军队调动之权,全权委托给了徐风。

城中众人也只感天旋地转,不敢置信。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刘备竟然把自己的全部大权都托付给了徐风?

而且还当着众人立下了如此重誓。

这可不像曹操那样,在私下潦草的进行许诺,根本留不下什么证据。

这是在大庭广众,几乎当着全部中高层官员的面发下毒誓。

若是刘备真的翻脸不认账,就是在质疑自己作为君主的权威和信义。

果真如此,他麾下文武纵然嘴上不说,也必然会离心离德。

跟随刘备许久的众人,此时都是如同五雷轰顶。

怀疑徐风莫非是会什么惑人心智的妖法,还是刘备眼看社稷无望,干脆自暴自弃了?

要知道,徐风虽然名满天下,说到底却不过只是一个逃亡于此的罪犯。

如此轻易托付,难道刘备就不怕自己所托非人,彻底沦入万劫不复?

徐风缓缓接过手中印信和佩剑,深深吸了口气。

https://www.ibqg.cc/book/42331/12287553.html

本站地址:www.ibqg.cc
最新小说: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兰芳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