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29章 我要造反

第29章 我要造反

基本队列熟悉后,要开始学列阵。

军阵很重要。

以老农民的纪律性组织性,你敢玩散兵,他们就敢四散乱窜放羊。所以必须用阵型禁锢他们,同时也是为提高战斗力。另外,后世的三人战斗小组也可以看做是一种阵型,甚至航母战斗群也有阵法。

当前列阵以一队为基本单位。

虽然存在“甲”这种更小的编制,但过小的战术单位在大型战场上无法指挥且战斗力和生存力堪忧,那只是行政编制单位。

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阵型有5种:方、圆、曲、直、锐。

方阵是能攻能守的稳健阵型;圆阵主要应用于防守;曲阵差不多就是横队,一字横开的阵型有利于将所有兵力同时投入战斗,并且包围敌人,但展开后不利于指挥;直阵是纵队,纵队利于行军,也利于指挥,能投入的战斗正面却较窄,有很多兵力无法发挥战斗力;锐阵利于进攻,特别是突破类型的进攻。

所以,行军时候可以用直阵(纵队),若遭遇敌人而情况又不清楚的时候,则应转换成方阵(地形适用下);若敌人立足未稳或处于劣势,地形又开阔适合展开兵力,则可转换成曲阵(横队),去包围歼灭敌人;若敌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双方又必须一战的情况下,可以用锐阵来冲击粉碎敌人正面;若处于敌人几路袭击的危险中,可组成圆阵来应对威胁。

再次,各种军阵之间的变换方式是有规定的,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做到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转换适当的阵形,否则在实战中非常危险。如果小兵们缺乏训练,战时走位混乱,就不战自败了。

具体展开水一下——

对于步兵来说,基础的战斗队形很简单:方阵、锥阵、圆阵。

方阵是进攻,排横队还是纵队要看情况。

横队正面宽,代表着在时间上集中兵力。反之纵深就是空间集中兵力。

开仗时如果你的正面比对方宽,那么已经赢了一半。因为平原上视线不佳,对方不清楚你纵深多少,一看正面那么宽就先虚了,怕被包围。

打仗以短兵相交为主,除了三列线等可以调动纵深的阵型外,作战一般都是在第一线,后面的士兵大部分时间在打酱油。所以在作战时,纵深远没有正面发挥作用来的快与直接。

正面是一只军队攻击力的直接体现。可以说,你的正面越宽意味着你的有效战斗力越强。

当然,宽度还要考虑地形背景以及士兵素质等等。

总之,军队交战时,纵深的效果不会很快体现出来,但是如果你正面不够宽被包抄却是必然的。

最后,如果对方是强军,那人家列纵队直接冲击,弱军被一捅就破,有多宽的横队都没用。

具体如何分配纵深和正面需要看情况定。

方阵对士兵的训练要求比较低,但是在列阵时需要在阵形的四角和正面布置精锐老兵“夹住”阵形。

这样一是可以更快地完成列阵,二是能提高方阵牢固度。

锥阵也是进攻。

冲击力强,可以用来突破战线,破坏敌方阵形。只是稍微难练一些。况且冲阵被骑兵代替后步兵锥阵也几乎不用了。

大明当前只有西南土司兵仍然在用锥阵,以一人三人五人七人七人排五行成三角形,为一旗。若干旗再组成更大的三角形。

圆阵以及其他变种军阵如缺月阵或空心方阵是防御队形。

这类阵每个方向都是正面,可以同时应对来自四周的进攻。

而普通方阵防守时需要将正面转向,方阵越大转向就越困难,容易在遭到敌方骑兵突袭时发生崩溃。

再者圆阵便于指挥与弹压。当某一方向上的威胁较大时,将领可以方便地调集预备队进行加强;圆阵也便于保护军旗、主将、伤员和辎重等,还能在内部布置一定的骑兵、炮兵用以反击。

另外,空心方阵不是单纯防骑兵的,或者说不如实心的防骑兵效果好。主要是空心阵能防止火炮炸烂队形。毕竟传统方阵被淘汰的最大问题就是:骑兵四处冲击或者假装冲击,但是不硬拼。步兵会越来越靠拢,挤作一团,然后被火炮轰的稀烂。

阵型的作用太大了,因为很多时候胜败就在一线间。

比如卫青围剿匈奴的王庭之战,促不及防的汉军遇上了同样促不及防的匈奴。

谁先列好阵谁赢。最后卫青险胜。

总之,不管什么阵法,都是在“纵深”和“正面”上以士兵素质为基础,因地、因敌制宜的不同侧重。

所有阵型只有一个目的: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对的地方,在局部形成优势,击败对方。

历史上还有名目繁多的阵法,那些玩意儿摆出来并不是为了好看,多数也并不是为了临阵使用,而是为了在日常训练中管理小兵。

正如子弟兵叠“豆腐块”一样,有助于杀敌吗?有!令人厌烦的内务条令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纪律性、组织性等,潜移默化教导他们要绝对服从,以小见大。

除了步兵外,骑兵也非常要紧。

骑兵特点是机动性强、冲击力强。

相对步兵军阵而言,骑兵军阵要显得松散许多。

最基本的骑兵队形为小型横队,每个小队只有几十人甚至十几人。

横队内各骑兵要保持适当间隔,以防止与敌方骑兵直接相撞、避开障碍或者尸体。

骑兵小横队可以组成大横队,但是人数不能太多,否则会导致指挥困难,而且机动力也会下降。

骑兵也能排方阵。

多个骑兵横队前后排在一起,每队间隔视情况而定。

“三堵墙”就是三个横队。每队前后间隔几丈或十几丈,冲击时如同汹涌的海潮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冲击敌军。

除了横队外,骑兵还可以列锥形阵冲击步阵。

它的优势在于机动性良好,方便转向。所有骑兵只要盯着最前端的旗帜行动就行。

锥形穿透力强,但是后劲不足。

前队冲入敌阵后可能会被黏住难以摆脱,那就会阻碍后队继续冲击,可以说是一锤子买卖。

如果冲锋的骑兵不能凿穿敌步兵方阵,就要陷入混战。骑兵没了机动力等同于嗝屁。

所以这一阵形用来冲击弱逼时非常有效。

宋朝就有记载“虏用兵多用锐阵,一阵退,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如一阵。重兵既乡,郎作圆阵以旋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郎下马步战,待其败走,上马追之。自用兵以来如此。”

若敌方步阵队形整齐不散,骑兵冲击时还可选择切角战术,从外面一点点磨掉对手。

骑兵战术,也可以说没啥战术,玄学,没人知道哪种方法能吃遍天。干就一个字!赢了就是名将,输了嗝屁着凉。

骑兵的强项在于机动力,相应的步兵对付骑兵就是限制它的机动。

可以说,一流军队以步兵为主。步阵胜,骑兵冲出去收尸;步阵溃散,一切完蛋。

除了步兵骑兵训练之外,治军还有非常多细节——

粮草有多少?油盐有多少?衣装鞋袜有多少?帐篷被褥有多少?柴炭有多少?锅碗瓢盆有多少?银子有多少?被上官贪污了多少?

人医有多少?兽医有多少?药品有多少?绷带有多少?有没有鼠疫、霍乱、天花、疟疾、痢疾、流感、伤寒、肺结核、淋饼梅独?

木匠有多少?铁匠有多少?备用军械有多少?征召的后勤民夫靠不靠谱?

找来的向导可不可靠?野外怎么扎营?帐篷能不能遮风挡雨?茅坑挖多少挖在哪里?水源够不够?水是苦水还是甜水?附近有没有草地放马?

粮车要隔多远安置一个?岗哨撒出去多远?设了明哨有没有暗哨?有没有口令?

将领有没有威望?军官们有没有矛盾?后方有没有人扯腿?小兵们有没有士气?死了残了能领多少抚恤?

……

打仗的细节太多太多了。

本站已更改域名,最新域名: </p>

https://www.ibqg.cc/book/43495/13220863_2.html

本站地址:www.ibqg.cc
最新小说: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兰芳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